三、加大了思维能力的考查力度
思维能力是重要的语文能力,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。今年的语文试卷减少了不用思考就能作答的低层次试题的数量,增加了思维含量较高的试题的数量。如第4题要求给7个句子排列合理的顺序,这段文字属于事理说明文,有着严密的内在逻辑性,因此思维含量很高。如第12题“选文甲中桃花源的美好和谐表现在哪些方面?请用自己的话概括。”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能力、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的缜密性,学生需要联系所提供的两段文字,从环境优美、生活愉快、民风淳朴和社会安定四个方面来作答。如第15题“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?请说出理由。”意在考查议论文结构严谨的文体特征。解答这道题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,着眼于文章的整体,不能只关注局部内容。又如第16题“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⑤段的论证思路”,需要分析该段运用了哪些论据,分别属于哪种论据;该段有无分论点,这些论据要论证什么论点;需要联系中心论点;需要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、论据之间的关系。这样,方可理清该段论证层次。该题考查论证过程,恰恰是考查了考生的思维过程。
鉴赏能力是最高层级的语文能力,解答这样的试题,同样需要较强的思维能力。今年的语文试卷加强了对语言赏析能力的考查。如第8题“简析‘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’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”。“转”和“低”两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,暗示夜已深沉;“无眠”准确地表现了中秋之夜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。这道题考查对古诗词语言的鉴赏,意在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审美能力与鉴赏水平,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停留在默写填空的水平上。这种题型一方面落实了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,另一方面也与高考相接轨。第20题要求结合具体语境,分析“哭成了一个泪人”的表达效果。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,突出表现了温丝莱特听到珍妮芙太太不幸遭遇后极度悲伤的情感。这道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,解答这道题需要从语言特点和文章的内容两个方面来考虑。语文学习离不开对语言的品读、品析、品味。深刻的思想内涵,丰富的情感世界,精巧的写作艺术,无一不被语言所承载。这就需要考生对文本的语言深入研读、咀嚼、推敲,体出其味,品出其妙。
综合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,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重要。今年的试卷在这方面得到了加强。如第6题:“阅读‘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’图表,回答以下问题:(1)从左面的图表中,你获取了哪些信息?(2)你最喜欢从哪个途径获取科技信息?请说出理由。”这道题旨在考查学生关注生活、关注社会,从图表中获取信息,将图表内容转换为语言文字的综合能力。这在我省语文试卷中尚属首次。又如第22题“结合选文内容,为温丝莱特写一个简短的获奖感言。”这道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。考生需要转换角色,深入文本,揣摩选文中人物的内心活动,并结合奥斯卡颁奖现场情境,才能够表达出人物获奖时的真实感受。这道题既考查了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的能力,又考查了学生在一定场景即席发言的口语表达能力。
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不仅仅是在回答问题上,而且体现在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上。质疑是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,是不可或缺的阅读能力。然而多年来的语文教学,大多是教学生答问题,而不让学生提问题,抹杀了学生的灵性,遏制了学生的思维,限制了学生的发展。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明确要求:“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,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,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。”今年的语文试卷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。如第7题,要求就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中“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”一句的内容质疑。对这两个句子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问题:是在月宫起舞,还是在人间起舞?“清影”是月亮的影子,还是人的影子?“何似在人间”是说天上好,还是人间好?只要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即可,不必作答。这道题就是落实《语文课程标准》上述要求的具体体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