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,突出了试卷的教育功能
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。语文考试不仅要考查知识和能力,人文思想的教育也要贯穿其中,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。今年的语文试卷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,突出了试卷的教育功能。如第2题所选的材料出自美国作家海伦·凯勒的一篇美文,阅读这段清新、流畅的文字,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;第4题所选的阅读材料是一段介绍汉字造字方法的说明性文字,阅读这段文字考生自然而然地就会领略到汉字造字方法的科学神奇,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;古代诗词阅读材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名篇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,这首词不仅道出了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”的人生哲理,而且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美好祝愿,因而为人们千古传诵。以上这些都是试卷注重人文精神熏陶的具体体现。考试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过程,这是命题者的刻意追求。
五、作文考查返璞归真
今年的作文试题是传统的命题作文,题目为《陪伴》。这道作文试题有以下特点:其一,便于考生表达。每位考生有话可说。“陪伴”的话题、内容,可取材于家庭、学校及社会。可以是陪伴别人,也可以是被别人陪伴;这种陪伴可以是主动的,也可以是被动的。可以写人,还可以写物。就体裁与形式来说,可记叙故事,写成记叙文,也可以对“陪伴”发表看法,写成议论文。其二,体现了作文考查的内容生活化和具体化。该文题贴近考生生活,从生活中来,到生活中去。考生有真实生活体验与感受,便于捕捉生活中的具体细节,有利于真情实感的表达,可避免考生胡编乱造,无病呻吟。其三,导向良好。目前的中学生,多为独生子女,在成长中缺乏对家长的孝道、感恩、回报,缺乏与他人的相处相知。此文题旨在引领学生在以上方面得以弥补与加强,也意在引领我省的作文教学在此方面得以改观。此外,家长在孩子成长中不肯放手,一味相伴,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性而依赖性强的社会弊端,此文题会引领一些考生对此进行反思感悟。其四,简约、明快。今年仍运用最基本的命题形式———命题作文,并且没有任何提示,简洁、干净,给了考生充分的独立的思考空间。今年的作文命题角度小巧独特,选材与落笔具体可行,寓意丰厚深刻。可以说平实但不肤浅,简约但不简单,为学生充分展示写作水平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。